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与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迅速扩大和发展。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6年5月,李宗仁统率的桂军组成的国民革命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刚归顺国民革命军而正被吴佩孚部击败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北伐正式开始后,从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军主力进入湖南同原在湖南的第八军会合后,于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进入湖北境内。
北伐战争从一开始就取得战区和后方民众的热烈支持。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侦察、运输、扫雷、担架、救护、慰劳、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
当北伐军直逼武汉时,吴佩孚匆忙将他的主力部队从北方调到沿铁路线的汀泗桥、贺胜桥凭险要地势设防固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经过浴血苦战,在8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叶挺独立团在这场恶战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接着,第八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叶挺独立团首先攀登城头,其他各部相继入城,全歼吴佩孚主力。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因此赢得“铁军”的称号。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加伦等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